全球新消息丨K11郑志刚投资的香港美食品牌赴美IPO,线下收入逆袭

2023-06-19 22:35:1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从自媒体起家的香港美食生活方式品牌日日煮开启赴美上市之路。近日,南都记者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网获悉,日日煮已于近期提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号DDC,市场消息称日日煮首次公开募股筹集金额或在4000万~5000万美元。招股书显示,日日煮2022年总收入约为1.8亿元,同比下降12.5%;2022年净亏损为1.2亿元,上一年同期为4.6亿元左右,净亏损有所收窄。


(相关资料图)

自有品牌产品贡献近七成收入

日日煮的主要产品类别有自有品牌RTH(Ready-To-Heat)产品,日日煮解释通常为半熟餐,上菜前需要做一些准备;自有品牌RTC(Ready-To-Cook)产品,烹饪8-15分钟即可食用,但需要一些额外的烹饪准备;自有品牌RTE(Ready-To-Eat)产品,通常是预制菜类型,最少量的额外准备即可上桌,这一部分还包括了为亚洲消费者量身定制的植物餐产品,以及自有品牌产品(即第三方品牌食品),植物性膳食的产品销售额占到整个大盘的19%。

自有品牌RTE(Ready-To-Eat)产品

从收入结构来看,自有品牌产品的收入占比最大,2022年这部分收入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近52%,占到总收入近67%。财报解释这部分收入增长因为在2022年第二季度上海疫情期间,公司将重点转移到加强线下分销网络,以减少对电子商务渠道的依赖,以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去创造收入,因此自有品牌产品总收入由8010万元上涨至1.217亿元。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计划执行均衡的分销策略,线下销售渠道和线下分销商的收入贡献将各占总收入的50%。

这一点转变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的收入结构获悉,在线消费品销售、线下消费品销售、协议类合作收入、广告服务和体验店构成了日日煮的总收入,其中在线消费品销售收入从2021年的约1.5亿元下降至6701万元,对应的线下消费品销售则从2021年的4282万元上涨至1.1亿元左右。

而RTH的总收入却在2022年遭遇71.2%的下滑,约为1640万元。招股书解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决定转移远离RTH类别中过度包装的产品,以减少在其产品包装中使用一次性塑料。其次,战略的转变是由于需要提高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因为RTH产品的利润率低于RTC和RTE产品类别。

K11为最大机构股东

目前日日煮在内地比较为外界熟知的品牌除了主品牌“日日煮”之外,还发展了主打海鲜水产类制品以及即食类风味鱼糜零食的“渔家翁”,主打自热火锅、自热饭和快餐类食品的“猛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日日煮最开始的受众都在香港,但近年来他们也越来越多开始利用内地的电商及社交平台触达更广阔的客群。招股书显示,日日煮通过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渠道,TikTok、B站、微博、小红书、快手等直播、视频及内容营销平台,甚至有社区团购平台,包括美团。

用户数据方面,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日日煮拥有2450万付费客户,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上约有69%的关注者是Z世代,50%的顾客来自华东和华南地区,86%是女性。

日日煮的毛利从2021年的3650万增长了20.5%至2022年的4390万元,毛利率也从2021年的17.8%上升至2022年的24.5%。

日日煮创始人、CEO朱嘉盈

招股书未显示所有董事以及公司创始人朱嘉盈的持股比例,不过机构持股份额中,新世界集团旗下的K11投资有限公司是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2.8%。纵观其融资历程,公司上市前获C轮融资,阿里巴巴曾参与A+轮和B轮融资,其中B轮与K11创始人郑志刚一同投资。

招股书显示,此次募集资金的50%将用于营运资金以及用于业务扩张;25%用于收购运营RTC/RTE品牌的合适目标,来补充公司当前的销售渠道及客户群;15%用于偿还股东及关联方的贷款;10%作为现金储备。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